(海報設計:周暢、夏園園)
93年前的今天
記憶著血與火
這是刻在中華民族
心口上的一道傷疤
中國人民永不忘記!
2021年9月18日拍攝的遼寧省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殘歷碑。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1931年9月18日
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
南滿鐵路路軌
反誣中國軍隊所為
隨后炮轟東北軍北大營
悍然發(fā)動九一八事變
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zhàn)爭
幾個月間
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罪惡的日本軍國主義
又肆無忌憚地將侵略魔爪
從東北伸向了全中國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
中國共產黨第一時間
發(fā)出抗戰(zhàn)宣言
號召民眾團結起來
反抗日本侵略者
全體中華兒女
義無反顧投身到
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戰(zhàn)斗在長城上的八路軍。新華社發(fā)
“我是中國人
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
白山黑水間,山林密營中
楊靖宇食棉絮、啃樹皮
率部堅持戰(zhàn)斗
直至戰(zhàn)死
仍然保持射擊姿勢
楊靖宇像。新華社發(fā)
“在黨最需要的時候
我將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黨和人民
決不給我們黨丟臉
決不給中華民族丟臉!”
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
連部通信員
在火線入黨申請書中寫道
1943年3月
為掩護戰(zhàn)友和群眾轉移
4連官兵浴血奮戰(zhàn)
連續(xù)打退日偽軍5次進攻
子彈打完了
就用刺刀捅、用槍托砸、用小鍬砍
……
終因寡不敵眾
全連彈盡糧絕
全部壯烈犧牲
為表彰4連的英雄壯舉
新四軍第3師第7旅
命名4連為“劉老莊連”
劉老莊烈士陵園紀念館內的雕像。新華社發(fā)
“任憑你們把我釘死在樹上
我寧可站著死,不低高貴頭
寧為鞭死鬼,不做亡國奴……”
面對兇殘的敵人
時年29歲的趙伊坪
大義凜然,英勇不屈
在烈焰中
痛斥日本侵略軍的野蠻侵華暴行
直至壯烈犧牲
趙伊坪像。新華社發(fā)
未惜頭顱新故國
甘將熱血沃中華
在這場正義與邪惡的大決戰(zhàn)中
中國軍民付出了
3500多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
無數先烈用鮮血澆筑了
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2023年9月18日拍攝的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現場。新華社發(fā)(陳松 攝)
莊嚴的殘歷碑
靜靜矗立
刺耳的警報聲
回響天際
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
拒絕遺忘、銘記苦難的
錚錚誓言
也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
鄭重宣言
2023年9月18日,參加儀式的各界代表共同撞響“勿忘國恥”警世鐘。新華社發(fā)(陳松 攝)
回望來路
偉大的中華民族
歷經苦難,鑄就輝煌
展望未來
新時代的中國
朝氣蓬勃,踔厲奮發(fā)!
來源:新華社微信
統(tǒng)籌:宋君毅、李瑜、張紫赟
記者:王宜玄
勿忘歷史,吾輩自強!
新華社沈陽9月18日電 題:勿忘九一八:沈陽連續(xù)30年拉響防空警報
新華社記者趙洪南、洪可潤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fā)93周年。18日上午,社會各界人士在沈陽隆重集會,舉行撞鐘鳴警儀式,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仲秋時節(jié)的沈陽,天空中飄起了陣陣小雨,已有微微涼意。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巨大的臺歷形石碑上,時間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夜10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炮轟沈陽北大營,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fā)。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范麗紅說,由于當時國民政府嚴令“不抵抗”,日軍幾小時就攻占了北大營、一夜之間占領了沈陽城。“這道刻在中華民族心口上的疤,中國人民不敢忘!”
硝煙散盡,國殤難忘。撞鐘鳴警儀式在嘹亮的國歌聲中開始。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前,人們列隊整齊,神情肅穆。9時18分,14名社會各界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動鐘槌,撞響“警世鐘”。14響鐘聲回蕩在空中,寓意著中華民族14年抗日戰(zhàn)爭的艱辛歷程,聲聲入心。
警報聲劃破天際,鳴響3分鐘,街道上的汽車紛紛停下,鳴笛示警,行人駐足肅立。遼寧多地也同時鳴響防空警報,共同銘記這一國難日。
自1995年以來,每逢“九一八”這天,警報都會在沈陽這座城市拉響。如今,沈陽已經連續(xù)30年拉響防空警報。
魯迅美術學院的退休教授賀中令是殘歷碑的設計者之一。賀中令說:“殘歷碑的底座設計中出現的骷髏、骸骨的元素,象征著民族抗戰(zhàn)中犧牲的先烈,殘歷碑主體形如一本攤開的日歷,上面布滿了象征戰(zhàn)爭傷痛的彈孔。設計這個殘歷碑,就是想告訴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距離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不足3公里,是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地北大營。作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北大營遺址也以一座陳列館的方式講述著抗戰(zhàn)故事。
北大營舊址陳列館呈現著當年的原貌。陳列館內設置“國難降臨 奮起反抗”“抗戰(zhàn)印記 城市榮光”等主題,通過400余幅歷史照片、200余件歷史文物以及電子地圖、場景復原、全景沙盤等多種現代化手段對歷史進行展示。
九一八事變后,雖然東北三省短時間內淪陷,但中國人民向侵略者奮起抗爭的拼殺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楊靖宇、趙尚志、陳翰章……一個個令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的抗聯(lián)英雄的事跡永遠留存在人們記憶中,并化作一種精神,永久傳承。
14年抗戰(zhàn)期間,中國以3500萬軍民傷亡的代價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前來參加活動的遼寧省實驗中學學生陳嘉榮說:“作為賡續(xù)紅色血脈的年輕一代,我們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會把先烈的精神融入學習中,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
范麗紅說,歷史是一面鏡子,記憶是一種力量?!拔覀冎v述這段歷史,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不忘歷史真相,給予今人前行的力量?!?
警報聲響起時,高鐵司機宮志剛駕駛著G912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從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附近駛過。歷史昭示未來,中國正以“高鐵速度”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fā)93周年。18日上午10時,江蘇省500名各界代表聚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撞響和平大鐘,以此警示人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9月18日,社會各界代表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撞響和平大鐘,以此銘記歷史、祈愿和平。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上午9時18分,升國旗、撞響和平大鐘儀式在紀念館公祭廣場舉行,全體人員面向國旗肅立致敬,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隨后,6名社會各界代表齊力撞響和平大鐘,渾厚、莊重的鐘聲在廣場上空久久回蕩。
記憶從未褪色,歷史仍有回響。同日上午10時,南京市和江蘇省其他地方一起拉響防空警報,車輛停駛、行人駐足,人們紛紛低首默哀,悼念遇難同胞。
9月18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社會各界代表排隊獻花。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紀念館內的展廳里,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外孫女夏媛向參觀者講述著那段永遠不能忘卻的歷史。
紀念館外,人們已經排起了長隊。“剛剛警報為什么要響?”3歲的小男孩王子泓問父親,父親回答:“因為我們要記住祖國曾經遭受過的苦難?!彼麄円患胰趶暮艉秃铺氐侥暇┞糜?,特意選擇今天到館參觀,并向遇難同胞們獻上一朵白菊。
“敲響的鐘聲在警示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說。(記者蔣芳)
9月18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社會各界代表排隊獻花。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9月18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人們向遇難同胞默哀。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不忘歷史烽煙起
心中長鳴警鐘聲
93年前的今天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
14年浴血抗戰(zhàn)
3500多萬同胞傷亡
不能忘,不敢忘
硝煙散去,山河無恙
今天
請為先烈默哀
向歷史致敬
勿忘國殤,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吾輩自強